古人用什么沐浴用品?
作者:小編 瀏覽量:1057 發(fā)布日期:2022-5-04 10:18:38
古人愛洗澡,定期洗浴甚至成為一種休假制度。洗浴離不了洗滌用品,在沒有現(xiàn)代香皂、洗發(fā)水的情況下,古人進澡堂帶什么洗浴用品?
先秦時期淘米水“潘”曾是洗滌用品
從史料記載可以知道,先秦時期中國人洗浴時所使用的去污用品,是一種叫“潘”的用品。記載先秦時代典章制度的《禮記》中,記載了當(dāng)時的洗浴要求?!抖Y記》中的《玉藻》篇中有這樣的說法:“日五盥,沐稷而靧粱?!边@里的“沐”是洗頭發(fā),“沐稷”即用淘洗稷的水來洗頭發(fā);“靧”即洗臉,“靧粱”就是用淘粱的水來洗臉。整個句子連起來理解,就是每天洗五遍手,用淘洗稷粱的水來洗頭洗臉。
淘洗稷粱的水,其實就是今天所說的淘米水,這種水古人又稱為“淅米水”。作為一種洗浴用品,古人專稱為“潘”或“潘汁”。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記載“潘,淅米水也”?,F(xiàn)代仍有人將淘米水作為洗手嫩膚的方,長期用淘米水洗手會讓手變得白嫩。
南北朝時期流行用皂莢洗沐
用淘米水做洗滌用品,成本其實并不低,在谷物并不富足的古代,淘米水對普通人家來說可謂。于是,古人尋找到了一種更為廉價的洗滌物質(zhì)——皂莢。
皂莢,是中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樹所結(jié)出的果實,含有胰皂質(zhì),其汁有極強去污能力。唐人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草篇》中有這樣的說法:“鬼皂莢,生江南地,澤如皂莢,高一二尺,沐之長發(fā),葉去衣垢?!?/span>
用皂莢洗沐,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率先開始流行。從史料所記來看,皂莢還是一種頗為講究的洗沐用品,上層貴族洗浴時都用?!赌鲜贰R本紀(jì)》記載,齊明帝蕭鸞便“常用皂莢”。
宋元時期,皂莢仍是一種常用的去垢用品,宋人張耒《皂莢樹》詩中寫道:“不緣去垢須青莢,自愛蒼鱗百歲根?!敝钡浇裉?,偏遠農(nóng)村中還有人用皂莢代替洗衣粉來洗滌衣物。
宋代用肥珠子和豆面制成“澡藥”
除了用皂莢來洗滌,古人還用一種叫“肥珠子”的植物果實來去污,這也是一種類似皂莢的洗滌用品。
肥珠子是中藥材“無患子”的別名,又名“鬼見愁”。它正圓如珠,故有“肥珠子”的叫法。這種“澡藥”,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洗澡用品。肥珠子還可以制成“洗面奶”?!侗静菥V目》上便有用肥珠子制作的“洗面去斑”方:“有無患子上搗爛,加白面和為丸,每日取以洗面,去垢及斑?!?/span>
上述幾種洗浴去污用品都是“天然”的。那么,古代是否有人工合成的洗滌用品?答案是肯定的,“澡豆”就是這么一種洗滌用品。
明清時期出現(xiàn)豬胰加工而成的“香胰子”
澡豆這種洗浴用品,后來不再是皇家獨自享有,達官貴人和土豪們洗浴時也用上了。澡豆的制作工藝,在宋代有了質(zhì)的飛躍,已不再做成豆粒狀,而是將天然皂莢搗碎細研,加入香料,制成橘子大小的球狀,時稱“肥皂團”,因加了香料而被認為現(xiàn)代香皂的前身。
明清時期,香皂的制作工藝進一步改進,去污功能更強:在研磨豬胰的過程中加入砂糖,以天然純堿取代豆粉,并加入動物脂肪,混合均勻后,壓制成球狀或塊狀。民間稱之為“胰子”。
清中期以后,香皂逐漸在社會上流行開來,香皂種類和制作方法也更加豐富,“藥用香皂”更受歡迎。據(jù)《光緒順天府志》記載,其制作方法是,“用皂莢搗爛去滓,配以香料、藥料合成”。
宮廷皂用料更考究,所用香料多為檀香、排香草、零陵香這些名貴香料,由御醫(yī)研制出的藥用香皂,除洗滌去污的功能外,還有美容嫩面、滋潤皮膚、保健除癢的效果,當(dāng)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用香皂都是這種專門供給香皂。